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烦恼-《汉末豪杰传》
第(3/3)页
话说回到周家的两位公子想要成为朝廷官员,从而进身到士族这个门槛的问题上。
皇帝直接征辟太不靠谱,用朝廷的名义征辟自家又没那个人脉资格,其他的办法也就只剩下一些比如大将军、三公或者是一方州牧之类的有资格自行开府建衙的朝中重臣以个人名义征辟为府中属吏随员了。
这个,更难。
毕竟是刚刚在朝堂上站了队,抱紧了宦官们的大腿,得罪了满朝文武,人家真要是征辟了你,你敢去?恨不得把你往死里坑呢,怎么可能还给你个官身。
要说这礼还真没有白送的,钱没有白花的,到底还是人家张让、赵忠专业,拿了钱就办事,没机会也要给你创造机会出来。
察举制是没机会了,但是那不是还有个太学么,那可是正经的大汉朝给自己培养、储备人才的机构。
虽说这太学生都已经快有上万人了,每年能从当中被遴选出来成为朝廷官员的也没几个。但是只要是进了太学,那就是有了机会不是?
张凡他们前面搞的那些又察举又征辟的,不就是为了给自己进入到士族圈子披上一层“新衣”么。进了太学跟被州郡举荐了孝廉、茂才,在效果上这还不是一样的。
至于今后想要顺利的被朝廷再委任为正式的官员,只要有了合理的资格,那还不是他们“十常侍”一句话的事。
这种拐弯抹角的办法,如果是让张凡自己去想,那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倒不是说就有多难,只是刚刚说过的,张凡在这个东汉末年还是“太年轻”。很多这个时代的思维模式、处事方法,甚至是一些基本常识,那都是他所不了解的。想要做到能够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也能信手拈来,张凡还需要更多的融入到这个时代当中去。
这一趟雒阳之行,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就算是皆大欢喜了,甚至称得上是收获颇丰。
至于今后是不是就成了十常侍乃至他们背后的灵帝对抗士族和外戚手里的刀,每天都要面临着士族、外戚的排挤打压这些,张凡和周宜还都没时间去想。
就算是想到了那又如何,他们一个商贾、一群乱民、一个落魄士族,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机缘了,还有什么可挑剔的,有这时间不如多做做今后的打算。毕竟山里还有无数张嘴等着自己喂养,毕竟今后还有那么多的钱财等着自己去赚取,毕竟今后搭上了十常侍的线还有更高的官位在等着自己。
这些可都是自己当初想都想不到的新问题。
咱不是还跟赵忠、张让定下了一座酒楼么,等到这处生意正式的在雒阳运作起来,今后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还多的是,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那些问题,虽是烦恼,但那也是幸福的烦恼不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