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儿臣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李世民侧首深深地看了李愔一眼,然后问道:“愔儿,你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李愔不由说道:“父皇,儿臣认为,中华学宫比练兵更加重要。” “噢,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朕愿闻其详。” 李愔不由说道:“父皇,科技的力量,十分强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能够让我大唐,前所未有的强大。” 李愔解说了一番科技的强大之处。 转眼一瞥,发现李世民只打哈欠,很明显的不感兴趣。 也是。 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科技,完全没有任何直观的认识。 观念也就停留在水的压力只和水深有关,两块石头从统一高度自由落体,几乎会同时落地这种常识上。 至多,在加上一点数学。 他们完全无法认识到科学究竟能够为大唐带来什么。 而这个,就属于历史局限性了。 再没有见到科学的力量之前,空口无凭,很难让他们产生直观的想象。 想到这里,李愔不由马上改口说道: “父皇,儿臣准备,下一步在大唐各处,都召开中华学宫分院。” “争取让我所有大唐寒门子弟,都能够读书。” “上品无士族,下品无寒门。” “虽然现在有科举取士之道,但是世家牢牢把控着书籍。” “寒门子弟没有书读,也请不起先生,科举制度。” “并且现在的科举,录取考生,完全看考官的个人喜好。” “许多考生,都在考试之前,拜会考官。” “甚至考试还没开始,录取名额都已经定下来了。” “而唯有世家子弟,才能够接触到考官,才能够享受这种待遇。” “在这种情况下,寒门子弟,又哪里有出头之日呢?” “朝廷官员,势必仍然要牢牢掌控在世家手中。” 在整个唐朝,科举考试都如同儿戏。 到后期,朝廷大官,更是几乎全部都掌控在世家手中。 世家的力量,愈加强大。 唐朝这种科举陋习,几乎终唐一朝,都没什么改变,甚至反倒传为佳话。 唐朝有一位考生叫做朱庆馀,他在考试之前,拜会主考官张水部。 然后这位考生就写了一首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