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五月,五月正是冬小麦收获的季节。而这个时候,恰好是其他百姓不怎么忙碌的时节。 勤快一点,锄掉地里的草之后,也没有太多农活可干。 无数的百姓,都拥挤在他们县州开辟出来的试验田前。 他们想看看,这些试验田,到底能收获多少粮食。 其实,此时,不但是周围无数百姓无比重视。 各地州县长官,甚至就连朝中许多重臣,包括唐皇李世民、蜀王李愔在内,都是无比重视这件事情。 因为冬小麦的种植,关系到的,可是整个大唐的兴衰。 如果冬小麦真的能够丰收的话,那么整个大唐,都将会更加的兴盛。 他们如何能够不心动呢? 冬小麦的收割,无比隆重。 他们以亩为单位,每一亩收割下来的冬小麦,堆放在一起。 然后组织人手进行脱粒,再找地方晒干,然后计算一亩地的亩产量。 还在收割的时候,那些有经验的老农,根据收下的禾苗,还有禾穗的饱满程度,大概就能推算出产量来。 经过估算,他们计算出,这冬小麦的产量,似乎要比春小麦更高。 这个发现,不由让他们倒吸一口凉气,惊喜不已。 天呢! 这是真的吗? 只要冬小麦的亩产量能够和春小麦持平,甚至是略有不如,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十分惊喜的事情。 但是现在,看样子,似乎冬小麦的亩产量,要比春小麦更高啊! 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是意外之喜啊。 当然了,最终的产量还没有下来,这只是初步的估算而已。 他们虽然对自己的估算能力,有很大把握,但是也怕是自己估算错误。 很快,收割完毕,脱粒完成,然后开始晾晒。 经过两三天暴晒,所有得小麦,都已经晒干。 然后就到了称重的环节。 这一个环节,最是让万人瞩目。 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的化肥袋子。 第(1/3)页